“海洋云仓”:“海上版滴滴出行” 数字化处理
渔民在App上下单,工作人员就可以在“监管机器人”中接收到订单
长期以来,渔船在洋面上作业所产生的含油污水、废矿物油、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回收处置,一直都是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一个难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的垃圾都会有专门人员负责回收处理,在海上作业的渔船流动性大,污染物散、小、杂,那么那些污染物又要怎么解决呢?
通过建立“海洋云仓”船舶污染物处理的服务项目,能够对船舶废水的收集、运输、转运实现数字化监管。除此之外,温岭市港航渔业局还通过三色码制度,对所有渔船进行在线监管。
截至2022年6月6日,“海洋云仓”已完成渔业船舶污染物收集4328艘次,收集污染物总量1140.2吨,其中含油污水1134.87吨,生活垃圾5.06吨,废机油0.23吨,废铅酸电池0.03吨。现在,“海洋云仓”智能装备系列已经铺设到入海闸口、港口码头、出海船舶等海洋垃圾产生源头。同时,沿海村落低收入民众、码头小店店主、船舶渔民等群体被发动起来,他们获得共享工具,方便收集海洋垃圾、提高收集效率,成为一支实体化运作的海洋垃圾收集队伍。最后,通过数字平台与市政环卫体系对接,建设成一张“陆防、闸截、滩净、船收”的立体收集网络。
走进松门礁山渔港,就能看到两个“聪明的大家伙”立在岸边。它们就是“海洋云仓”蓝卫士A型与“海洋云仓”蓝卫士C型。从渔船上收集的船舶废水污染物,就在这里进行分类储存和水油分离处理,再回收至各个相应的污染物处理站。
位于松门礁山渔港的“海洋云仓”
海洋污染治理难根本在于源头、收集、转运、处置以及监管的碎片化。船舶污染物种类多、总量大、分布广;收储设施少,数据不共享流通;监管涉及渔业、港航、海事、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你点击,我收集。”“‘海洋云仓'是一个用于船舶污染物处置的高科技设备。”浙江蓝景科技公司海洋事业部项目运维负责人陈辉告诉记者,“船舶废水从产废船舶到收集船舶,再到我们的‘海洋云仓',这个过程就像手机上的打车软件一样,渔民只需在App上下单,我们就能在‘监管机器人'后台中接收到这个订单,随后我们会安排收集船去收集。收集来的污染物,再通过接口转运到我们‘聪明的海洋云仓'中。”转运过来的含油污水,后续将通过正规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理;转运过来的生活污水,“海洋云仓”将经过处理之后直接接至污水管排出。
工作人员正在对“海洋云仓”蓝卫士A型进行例行检查
为解决这个问题,温岭自2021年4月底开始尝试运用“海洋云仓”,实现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一站式,全流程智慧数字化治理。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徐伟杰 陈祥胜)
收集船舶上门对产废船舶进行废水收集
借力“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一站式
“船只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污染物处置之后,船舶就会显示绿码;如果船只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要求,会显示黄码;如果船只一年没有进行一次污染物处置,会显示红码。”温岭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总工程师王敏法告诉记者说,“今后,我们将重点对黄码以及红码的船只进行重点监管,促使我们船舶污染物实现长期有效的运行管理。”
“海洋云仓”就像是一个“海上版滴滴出行”,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以政府授权数据为基础,建立平台将产废—运输—处置三端信息进行协同对应,并把收集人力、物流运力、处置能力、处置资质等资源进行自动匹配,创建了一条海洋污染物治理的“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