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秋之际,月球发现新矿物“嫦娥石”,我国航

最后,这批珍贵的月球地表样品,被分由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进行研究工作。虽然是国内的科研项目,但秉持着开放合作的科研精神,最后也许可了顶尖优秀的国外科学家和留学生一起参与。

“嫦娥石”是从中国经典的神话中取名而来的,因为月球在我国自古就有“嫦娥宫殿”的说法,于是从月球中发现的物质也因此得了一个浪漫的名称“嫦娥石”。

其次,是新物质的发现,可以让科学家们进一步论断月球是否宜居。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不少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人类新的栖息地。

这1731克的月球样品被带回地球后,并不是由航天局自己进行科研,而是由国家航天局进行发放。这来之不易的月球样品,即使是国内那些大名鼎鼎赫赫有名的顶尖科研机构,也需要削尖了脑袋去争取。

“嫦娥五号”的出征共计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还,这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月球新矿物质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在这样严峻的能源危机前,不少科学家都在致力发掘可再生的新能源,比如风能、潮汐能、电能等。曾经便有科学家提出,如果能够从外太空寻找到能源物质,用来补给地球,不仅可以减缓地球的负担,还可能发现更加高效的供能方式。

所以这次“嫦娥石”的发现,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不仅在科研上是重大突破,也足以向世界证明我国的科技实力。

月球在很早之前就被科学家们当做最有可能实现人类移居的星球首选,一是因为距离地球近,而是因为已经有多国已经成功登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的可能性。

这一次的新发现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是因为正值中秋佳节的应景气氛,更是这件事情可以称为人类在宇宙探索和月球探索中的又一重大突破。

最后,是这次跨领域合作的科研突破,促进了我国科技系统的发展。新物质“嫦娥石”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发现,在这一次核能源专业与航天专业的跨行业、跨专业科研合作中,我们看到了曾经“八竿子打不着”的航天技术与核技术的完美融合。

这一次的样本是由“嫦娥五号”带回的,“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球表面取样返回地球的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升天,2020年12月17日返回地球。

首先,“嫦娥石”的发现,能让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月球。在科学家们不断地试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这种矿物质的结构,去推测其形成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猜测月球的起源。还可以证实之前存在的假说,比如月球是由地球爆炸的碎片形成的。

作者/啦啦? ? 校稿/川川

在众多“最强大脑”的集思广益下,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先进高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尝试。科学家们终于在被分解的十四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方圆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

这次成功的联合科研成果,也给了中国的各行业各专业科研机构不小的启发,科学是没有界限的,只有强强联手,才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也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所以,关于它的任何进展,自然都备受关注。

人类的探索虽然漫长而艰难,但每一成功都是巨大的进步,这样的前进将永不停止,我们会在未来发现更多的未知!

这粒晶体的发现,意味着“嫦娥石”的雏形已经浮现在大众眼前,后在科学家们的进一步探索下,最终成功分解出其晶体结构。

为何“嫦娥石”的发现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它的发现到底会给人类、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9月9日,正逢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之际,“嫦娥宫”传来好消息,我国发现月球上的新物质“嫦娥石”!不少网友调侃道:以我国如今的航天实力,再多多探索,也许发现月饼不是梦!

同时,还可以根据其形成的条件和因素,去研究推断月球地表的环境条件。这对于研究月球地表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甚至是否存在生命,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嫦娥石”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在经过科学家们不断对月球样本进行实验和研究后,最终定论其是一种呈晶体状的磷酸盐矿物。

最后,是新的物质可能带来新的能源。在地球物质能源越发匮乏、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曾经用以供能的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已经被挥霍的所剩无几。但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